close

那一道「光」,曾經照亮古人眼眸...
 

左圖圖片:阿簡生物筆記-謝迺岳老師的魔術科學
http://a-chien.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_30.html
 

1.《墨經》的光學八條比古希臘歐幾里德的《光學》早一個世紀 (墨經完成於西元前388年)

2. 古人會以冰製成凸透鏡來取火,載於西漢劉安《淮南萬畢術》

3. 古人用「影」這個字來代表「像」,一直到現今,日常生活上還是習慣稱鏡中或水面上的像為「影」,例如引鏡窺影、湖中倒影等。

4. 光線透過針孔和凹凸面鏡及透鏡之後,常常都是產生上下顛倒的像,中國古籍中有很多的記載及討論。

5. 宋末元初趙友欽作了一個非常大型的光學實驗,記錄在他的《革象新書》一書中,他把這個實驗稱為「小罅光景」(罅:ㄒㄧㄚˋ)。他很有系統的做了變因的控制,分別改變光源(日月、千燭)、物距、像距來進行實驗,還進一步改變孔的大小和形狀,比較小景(小孔成像)和大景(大孔成像)的差別

 

古人這些費心的研究雖然未竟成功,這些苦勞卻是現今研究「科學迷思概念」的好材料。而這個困擾千年的光學問題,是被刻卜勒給解決了。他換了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從視覺的成像概念出發,就這樣突破性的解出了長久困擾人們的平面鏡和透鏡的成像問題。

 

原文請見:從迷思概念研究的觀點探討中國古籍中的影與像
http://memo.cgu.edu.tw/yun-ju/cguweb/SciEdu/Publication/
200603SciMTL/ImageConceptChinese200603.pdf
 
作者:邱韻如/長庚大學通識中心物理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