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要救學生的理化,千萬不要再在增加無止盡的測驗卷、作業去逼孩子了!!

個人認為,最簡便的方法,就是拿起課本,帶學生一個字一個字『朗讀+畫圖』

隨手摘錄課本某一段為例:

碳的原子量為12,多少個碳原子聚集在一起才能秤得12克呢?科學家稱堆積成12克碳所含的碳原子個數為1莫耳。直到1910年後,科學家才以實驗測得1莫耳的值約為六千億兆,寫成6x10^23,為紀念義大利科學家亞佛加厥,此數值也稱為亞佛加厥數。

教學構思如下:

1. 找學生朗讀這一段,一邊確認學生是否有看不懂的字詞,斷句是否正確無誤。(為提振精神,有很多手法可運用,例如某排全部起立,一人朗讀一小句,讀出來且正確可坐下...就是要學生動起來,不要呆坐)

2. 解釋句子,並由老師抛出問題請學生回答。例如:第一句「碳的原子量為12」,請某某把它翻成白話文,或改編說成可愛文亦可(說不定有人連「為」的意思都不太懂)...大家都點頭稱懂之後,老師接下來開始丟問題:什麼是碳?什麼叫原子?什麼叫原子量?12後面怎麼沒有接單位?12怎麼來的?問題是愈古怪愈好(以上問題擇一問亦可,視當場氣氛而定)。這一段有幾個碳?出現幾次?這類問題也都ok。老師要有主持人的手法炒熱氣氛,而老師問學生答就是在逼學生動起來。

3. 畫圖呈現。整段研讀完畢,這堆字不再是蝌蚪文後,就請學生分組上黑板把它們用圖像呈現出來。(可能有學生連原子該怎麼畫都畫不出來,這樣學理化就會很無感很枯燥)

4.第二天,出兩個題目做記憶複習。第一題是昨天研究的那些段落的填充題(不在考倒學生),第二題是畫圖題,以畫圖呈現情境。

這個教學設計的想法來自NLP,只是在NLP我還是生手一枚,不周之處歡迎指教。

至於教學效果,尚待實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