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科學哲思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龍在座艙─中華文化與科技的百年掙扎今日新聞愛他卻傷他,成大教授出書向孩子道歉》,主角是成大航太系景鴻鑫教授,查詢該書時看到他的舊著,從飛航思維引申探索東西方文化差異,作者認為西方屬單線式思維,而我們屬圖像式思維,雖不懂意思,但此新穎的觀點吸引了我的注意。而作者自序,更讓人心有戚戚焉。

作者說:

一個更不可思議的現象,已經讓我困惑了好幾年。身為教授的我們,每天汲汲營營的讓自己跟得上潮流,因為我們自許在研究的是尖端的科技。可是,所謂的潮流、尖端,卻是美國人在定義的。於是,不論美國人做什麼,我們都毫不猶豫的緊緊追隨在後,以免落伍,並以此為榮。造成了台灣的學術界,爭先恐後地在為美國人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之後,再爭先恐後地將研究成果寄去美國發表,把自己的心血結晶,拱手奉獻給美國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會去關心台灣自己的問題呢?可是,什麼樣的社會,會對於一個如此不合理的現象安之若素?還引以為榮呢?一個如此不合理的現象被視為天經地義,背後不可能沒有原因。在遍尋不著答案、又非常渴望有一個合理解釋的情形下,只好把自己的科技研究放在一邊,一頭栽進文化領域裡去尋找答案。 

  龍在座艙─中華文化與科技的百年掙扎
  作者:景鴻鑫
  出版:台灣商務 2009年10月01日
  定價:420元
  簡介:博客來網站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語堂。信仰之旅。論東西方的哲學與宗教
如果對東西方思想差異好奇,如果不解科學未在東方出現的因由,林語堂《信仰之旅》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易讀易懂,好消化,蘊涵卻又深刻豐富,是一位悠遊東西文化、基督、儒學與佛學的學者的人生探險。原文為英文書寫,胡簪雲譯,市面少見,應該是主要在基督教書店販售,網上有全文 http://b5.ctestimony.org/2004/20040401.htm

關於東西方思維的差異,關於對靈性上的好奇探索,林語堂這麼說著.........我偉大的旅行便這樣開始,最初我毫無感覺,我的心像任何大學畢業生一樣,裝備了近代思想的武器.........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蹦入知識論大門一小步

坐不住 想大叫...

是因為講者舉的例子都好無聊????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學邏輯奇幻之旅:一個追求真理的冒險故事


新書推介!是一本科學哲學漫畫

數學邏輯奇幻之旅:一個追求真理的冒險故事

Logicomix: An Epic Search for Truth 

作者:阿波斯托羅斯.杜克西阿迪斯、克里斯托斯.帕帕迪米崔歐

   Apostolos Doxiadis、Christos H. Papadimitriou

繪者:阿雷卡斯.帕帕達托斯、安妮.迪唐娜

出版社:繁星多媒體。2010年07月21日

簡介:博客來網站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與宗教︰從亞里士多德到哥白尼

簡介:博客來網站

許多人相信,中世紀基督教敵視科學——那時稱為自然哲學——並阻礙了科學的進步。縱觀從亞里士多德到哥白尼這一歷史時期,我們可以發現,中世紀的神學家對學習自然哲學並不懷有敵意,而是持包容態度。如若不然,科學革命就不會也不可能發生。

通過《科學與宗教:從亞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讀者將會知道,今天的科學文化在多大程度上是植根于中世紀的宗教思想家的頭腦之中的。《科學與宗教:從亞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全面論述了中世紀科學與宗教的關系,並且為學者或一般讀者提供了許多資料。

從對伽利略的審判到當年在學校中講授進化論所引發的爭論,再到當代關于干細胞研究的整個歷史過程中,科學與宗教在許多方面相互聯系著。

許多人相信科學與宗教總是互相沖突,但是《科學與宗教:從亞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表明情況並非如此。對于科學與宗教持續至今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相互影響的復雜形式,《科學與宗教:從亞里士多德到哥白尼(400B.C-A.D.1550)》將為學者與普通讀者提供一個合理的和可接受的總體看法。

作者簡介︰

愛德華‧格蘭特(Edward Grant),美國印地安那大學著名的科學哲學和歷史學教授。他的主要著作還有《近代科學的形成與歐洲中世紀》、《歐洲中世紀時期的上帝與理性》。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哲學大師 Hempel(1958)認為:人們必須依靠「科學理論」才能有系統地、精確地、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現象和過程。

何謂科學理論?Hempel 提出了一個理論結構的模型,詳細地表述了「理論」和「觀察」之間的關係。

Hempel 說:「科學理論可以比作一張錯綜複雜的空中之網,『網結(Fn、Cnm)』代表了理論術語,而連接網結的『網繩』相當於在理論中的基本定義或派生假說。整個系統好像是飄浮在觀察平面上,並且由『解釋規則(α、β、γ)』固定在觀察平面上。這些解釋規則可看成一些細線,它們不是網的一部分,但可把網上的某些點和觀察平面的特定位置(On)連接起來。」

所以---

科學理論之所以難以理解,其主因在於「理論系統的網結(Fn)」無法正確地與「觀察平面的特定位置(On)」連接起來;換句話說,科學學習之所以困難,源自學習對於概念認知能力的不足 
 

而我,正在思索上面這些話的真意...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 不會阻塞腦細胞

因為他 讓我們得以用歡悅的心情進入科學和哲學的大殿

所以當然要在這裡用力記下一筆


 
陳瑞麟:http://www.phil.ccu.edu.tw/teacher/207

科學與世界之間 : 科學哲學論文集 (無圖)

陳瑞麟.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

陳瑞麟 科學理論版本的結構與發展 陳瑞麟:邏輯與思考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對方法.Against Method.Paul Feyerabend.費洛本 聽見蕭邦.焦元溥

費洛本:Anything Goes!怎麼樣都行

蕭邦:刪掉,讓他們自己去猜吧!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恆安教授:

在整個西方基督教文化裡面,有兩個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上帝跟惡魔

他們擁有比較強大的能力,但是亞當本來在上面,後來吃了蘋果就下來了,因此對我們這些不厲害的凡人來說,我們比較沒有辦法去分辨許多現象到底是上帝告訴我們的,還是惡魔在試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怎麼去面對自然界?

笛卡兒就說,就算有個惡魔很厲害,他告訴我們2加2不等於4,如果「有人被騙」這個事情發生,重點在於「有人」,如果那個「有人」是「我」的話,只要「我」一被騙,不管2加2是不是等於4,被騙的這個人就是存在的,那「我」就存在。

後來笛卡兒就修飾,「我有沒有被騙」是在懷疑,所以從「我被騙,所以我存在」就變成「我在懷疑,所以我存在」。而懷疑是一種思考,所以他最後就決定用「我思故我在」。

在這些方式背後,其實都是在跟上帝有所對話的

科學咖啡館  

》科學咖啡館首場 2007.8.5 http://blog.roodo.com/cafe_scientifique/archives/3864857.html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存在=感覺〕 + 〔本質=道理、套上某名詞帽子〕= 存在先於本質

 

2 x 7 為什麼等於 7 x 2 呢 ?

如果你說,是因為「交換律」,這是由本質來說明 (*不記得是否真的聽過這樣的解釋法,確定的是從沒想過要問這個問題...)

比較好的說法:畫出二個圈圈,畫7組。直看是 2 x 7,橫看是 7 x 2,然後得到「交換律」這個道理。

了解後,接下來,當數字成員增加「擴大」後,在維繫數字關係的規律要保持的期盼下,所以,我們可以用 -2 x 3 = -6 找到 3 x (-2) 的值。畢竟用乘法的加法性質(例如,-2 x 3=-2加三次),無法說明 3加 (-2) 次 是什麼東西。同理,用 0 x 3 = 0 + 0 + 0 = 0 => 3 x 0 = 0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chool is fake, the world is reality.

學校是虛偽的,要到真實世界找真實

柏拉圖不會同意你這麼說的

我想我想我想 柏拉圖更深刻一些

1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